9月15日下午,为帮助 2025 级研究生新生锚定专业方向、洞察行业前沿,太阳成集团tyc7111cc党委常委、副校长伊廷华特邀我校1995届道桥专业校友,北京市政总院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冯燕宁,在建本报告厅带来题为 “桥接你我 城见未来” 的专题讲座。本次讲座作为学院研究生开学第一课,由学院党委书记车晶波主持。近 300 名新生现场听取报告。
从 “桥梁设计师” 到 “城市建设领航者”:一部扎根行业的成长史
冯燕宁以 “桥” 为喻开启分享,将个人近 30 年的职业生涯凝练为 “连接” 与 “跨越” 的历程。1995 年从太阳成集团tyc7111cc道路桥梁专业毕业后,他从基层设计岗位起步,历经桥梁设计、地铁项目管理、工程总承包等多个领域历练。“看似‘偏离主线’的经历,往往藏着意想不到的养分。” 冯燕宁特别提到,职业生涯初期跨界学习编程的经历,为他后来推动工程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。2010 年,他攻读清华大学 EMBA 期间系统学习的管理知识,更让他从 “技术专家” 蜕变为 “综合管理者”,成功主导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项目的统筹工作。
解码行业趋势:城市更新、绿色低碳与数字智慧的三重变奏
结合北京市政总院 70 年的实践积淀,冯教授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的三大主线。在 “城市更新” 领域,他以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、汕头排水系统升级为例,说明城市建设已从 “增量扩张” 转向 “存量优化”,老旧小区改造、地下管网更新等场景需要 “系统思维 + 精细施工” 的复合型人才;在 “绿色低碳” 赛道,北勘院能源院的转型实践展示了地源热泵、智慧能源管理等技术如何重塑行业格局;而 “数字智慧” 的浪潮中,新首钢大桥的BIM正向设计、副中心枢纽的智慧建造平台,则印证了 “数字孪生 + 物联网” 正在重构工程全生命周期。
五字箴言寄厚望:以 “真、实、变、快、诚” 锚定成长坐标
讲座尾声,冯燕宁以 “真、实、变、快、诚” 五字诀寄语新生:“追真相、办实事,在变化中抓机遇,以真诚聚合力。” 他鼓励同学们善用学校的产学研资源,像北建大前辈那样 “把图纸变实景”,在参与重大工程中锤炼本领。
讲座结束后,师生们与冯燕宁积极互动。土研256班纪腾达结合在北京地铁13号线项目的实习经历,针对宣武门地铁站所处核心老城区的特殊区位,提出如何平衡轨道交通绿色转型与历史文化保护的问题。冯教授回应,政府部门高度重视该区域改造,不仅提供相应支持条件,还专门完成专项研究报告,明确文物位置、保护方式及广场功能布局。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过充分论证,并广泛引入民意参与,确保在推进建设的同时,实现对地上历史文化遗存的有效保护。
针对徐世法教授提出的研究生职业规划的问题,冯燕宁分享了自己深刻体会。他建议年轻人,应尽力做好眼前事,敏锐观察行业大势,把握发展机遇,踏实积累、顺势而为、胸怀信念。
活动尾声,副校长伊廷华代表学院向冯燕宁颁发纪念证书,高度肯定了冯燕宁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。他指出,冯燕宁校友深耕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近30年,在桥梁设计、轨道交通建设、大型枢纽统筹等领域展现出顶尖的专业水平,彰显了卓越的管理能力;尤其难得的是,冯燕宁始终心系母校发展,多年来以自身资源与行业经验为学校人才培养、产学研合作提供有力支持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“饮水思源、反哺母校” 的深厚情怀。冯燕宁在接受证书时动情回应,他首先向母校的悉心培养表达了诚挚感谢,他谈到北建大奠定的专业基础、传递的 “实事求是 精益求精” 精神,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筑牢了根基,未来将继续密切关注母校建设,为学校学科发展、人才培养提供支持,衷心祝愿母校在培养城市建设人才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道路上再创佳绩、未来更加美好。
此次讲座既是一次行业认知课,更是一场精神传承。作为北建大校友,冯燕宁用亲身经历诠释了校训精神,也让新生们更加清晰:在建设 “千年之城” 的征程上,扎实的专业功底、开放的视野格局与踏实的实践作风,将是他们最可靠的 “通行证”。
冯燕宁,教授级高工,1995年毕业于我校道桥专业,2010年取得清华大学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。现任北京市政总院党委常委、副总经理、北京勘察设计研究公司党委书记、董事。1995年参加工作至今近30年主要从事市政基础设施设计、轨道交通设计、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设计、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、工程咨询等方面的工作以及北京市政总院行政技术管理工作。曾经主持北京地铁16号线设计工作担任设计总技术负责人,担任北京地铁机场线、15号线设计副总体总包负责人,担任北京地铁4号线、5号线土建项目负责人, 曾荣获国家设计金奖、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多项省部级设计奖项,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。现兼任中国 国际工程咨询协会副会长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设项目管理和工程总承包分会理事、城市更新协会副会长、北京工程管理科学学会副理事长。